TPM之設備管理的發(fā)展史
來源/作者: TPM咨詢服務中心 丨 發(fā)布時間:2019-04-18 丨 瀏覽次數(shù):
KTPM新益為TPM管理咨詢公司概述:自人類使用機械以來,就伴隨有設備的管理工作。從簡單落后設備到復雜先進設備,設備管理從憑操作人員經驗行事到成為一門獨立學科,設備管理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TPM管理模式,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TPM設備管理發(fā)展史
一、事后維修階段
事后維修就是企業(yè)的機器設備發(fā)生了損壞或事故以后才進行修理。在資本主義工業(yè)生產剛開始時,簡陋的設備在直到出現(xiàn)故障停機時才由有經驗的操作工人自行修復,隨著工業(yè)革命后生產的發(fā)展,設備數(shù)量和復雜化程度的增加,修理技術和難度的加大,逐漸從操作人員中分離出專門從事設備維修工作人員,隨之也產生了簡單設備管理。
二、預防維修階段
社會化大生產的出現(xiàn),機器設備故障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容忽視,于是1925年前后美國首先提出“預防維修”的概念,是對影響設備正常運行的故障采取“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的措施。即加強維護保養(yǎng),預防故障發(fā)生,盡可能多做預防維修,降低停工損失費用和維修費用。主要做法是以日常檢查和定期檢查為基礎,并從中了解設備狀況,以此為依據(jù)進行修理工作的設備管理階段。
大約20世紀30到40年代前蘇聯(lián)隨后也提出了“計劃預防維修制度”,以修理復雜系數(shù)和修理周期結構為基礎的制度,按待修設備的復雜程度制訂出各種修理定額作為編制預防性檢修計劃的依據(jù),除了對設備進行定期檢查和計劃修理外,還強調設備的日常維修。
三、設備系統(tǒng)管理階段
1954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提出了“生產維修”的概念,強調系統(tǒng)地管理設備,對關鍵設備采取重點維護政策,以提高企業(yè)綜合經濟效益。60年代美國企業(yè)界又提出設備管理“后勤學”的觀點,設備在設計階段就開始考慮其可靠性、維修性及其必要的后勤支援方案。設備出廠后,在資料、技術、檢測手段、備件供應以及人員培訓為用戶提供良好、周到的服務,使用戶達到設備壽命周期費用最經濟的目標。設備管理從維修管理轉為設計和制造的系統(tǒng)管理,設備管理進入新階段。
四、設備綜合管理階段
設備綜合管理是根據(jù)企業(yè)生產經營的宏觀目標,通過采取一系列技術、經濟、管理措施,對設備的“一生”進行管理,以保持設備良好狀態(tài)并不斷提高設備的技術素質,保證設備的有效使用和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設備綜合管理的兩個典型一個是英國丹尼斯。帕克斯提出的“設備綜合工程學”和以此為基礎日本提出的TPM“全民生產維修制”,分別以設備壽命周期費用最經濟和綜合效率為目標。
那么我國設備管理的發(fā)展情況怎么樣呢?建國前設備管理處于事后維修階段,到建國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前蘇聯(lián)援建156項重點工程,同時引進了“計劃預防維修制度”,結合我國自己的特點形成了許多好方法、好制度。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開始大量引進國外設備管理的新方法,并繼承我國過去行之有效的“以防為主,修養(yǎng)并重,三級保養(yǎng),三好四會,潤滑五定,十字作業(yè)”等一系列先進經驗,形成了我國自己的特色管理體系和管理模式,內容豐富,可以簡單概括為五個方面,即“一生管理、兩個目標、三個基本方針、四項主要任務、五個結合”的操作模式方法,也就是常說的“一二三四五”:
一生管理
一生管理就是要對設備的功能運動、物質運動與價值運動的全過程進行全系統(tǒng)、全效率、全員的“三全”管理。
兩個目標
兩個目標就是既要提高設備的綜合效率或系統(tǒng)效率,又要降低設備的壽命周期費用。
三個方針
三個基本方針就是堅持依靠技術進步的方針,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執(zhí)行促進生產發(fā)展的方針,這是我們自己總結的先進經驗和要求。
四項任務
四項主要任務就是保持設備完好,不斷改善和提高企業(yè)技術裝備素質,充分發(fā)揮設備效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五個結合
五個結合就是設計、制造與使用相結合,日常維護與計劃檢修相結合,修理、改造與更新相結合,專業(yè)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
歷史的車輪總是向前的,清楚設備管理的發(fā)展歷史,才能明確我們設備管理工作正處于哪個階段,并向著前進的方向追逐歷史。
- 上一篇:什么是TPM設備巡檢
- 下一篇:TPM設備維護方法的應用